从2008年开始,车爽成为大连国际啤酒节的参展商,他把旅行社的游客团队和会务团队领进啤酒节,让他们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激情。
每年的这个时候,当我站在2000平方米的啤酒大棚前,眼前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和喧嚣,脑海中总会回忆起十年前第一次与大连啤酒节邂逅的情景。那时我的身份是一名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负责给啤酒节当门卫收门票。那时我心怀一个美丽的梦想:有朝一日我能在这个浪漫的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能在这个热情四射的城市节日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创业空间。十年之后,我建起的啤酒大棚成了大连国际啤酒节上最热闹、最吸引人的大棚之一,我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我叫车爽,来自辽宁营口,2004年考进大连海事大学,从此和这座海滨城市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入学的时候我带了2500元钱,这是父母倾尽所有的血汗钱。开学没多久,我成功申请了助学贷款,每年5000元。学费、生活费都要从这里出,一年5000元,仅仅靠省是不够的,当时我想,一定得让钱生出钱来。
大一军训结束后,我到星海公园去闲逛,碰上了一个倒票的中年人,看着他的生意挺火爆,于是我主动搭讪:能不能给你打工帮忙卖票?这次搭讪,让我从此搭上了在大连创业的快车——我发现来旅游的不少是周边高校的新生和来送学生的家长。能不能让他们以一个实惠的价格与大连这座美丽城市深度接触呢?于是,我开始一家家跑旅行社,希望能在校园里代理各种票务。
为了省钱,我在学校周边租了一间仅有3平米的小店铺来销售旅游景点门票,小屋子里没有水,没有电,夏热冬冷。值班的时候不敢喝水,因为上厕所都是麻烦事;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实在睡不着就点着蜡烛看会儿书……受了很多罪,但是却算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大二那年,我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在市场运营实践中,我发现大连作为一座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会展业资源也亟待发掘,于是在深耕校园旅游市场的同时,我又创办了大连众亿会议发展公司,专门做会议展览的一站式供应商。从高校的学术会议到国际厂商的上市路演,一个个业务接踵而来。到今天,我已经从白手起家的“学生小老板”发展到了拥有70多名员工的企业负责人,算是“刚刚上路”了。
说心里话,创业,尤其大学生创业,是条满是荆棘的羊肠小道。不过我挺幸运,靠自己肯吃苦肯动脑子,更靠大连这座城市提供给我的扶持和各种资源对接,我一路走了下来。我的母校,大连海事大学为我在校期间的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2008年激情创业沙河口项目走进学校,我获得了2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沙河口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还为我批了50平米的办公场地;直至今日,我的项目还在大连市创业中心的孵化之中……十年来我的亲身感受是:大连对真正的创业者,真正是 “有求必应”。
2008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家国内著名企业在海事大学的上千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挑中了我一个人,高薪聘请我去天津工作。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高薪、安稳的工作岗位,留在大连继续创业。因为我发现自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 ——她帮助我编织了一个绮丽的梦想,又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能量和追求梦想的动力。
【ta名片】
【今日讲述人】
车爽
1984年出生,营口人。大连东北亚国旅总经理、大连众亿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国际啤酒节资深展商。
【毕业院校】
大连海事大学
在大连啤酒节当门卫的经历让他发现了商机。大学毕业后他一边深耕会展旅游市场一边投身啤酒节大棚经营,创造性地将旅游团引入啤酒节大棚,把啤酒节变成大连的旅游“新名片”。
【感谢大连】
靠大连这座城市提供给我的扶持和各种资源对接,我一路走了下来。我的母校,大连海事大学为我在校期间的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2008年激情创业沙河口项目走进学校,我获得了2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沙河口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还为我批了50平米的办公场地;直至今日,我的项目还在大连市创业中心的孵化之中…… 十年来我的亲身感受是:大连对真正的创业者,真正是“有求必应”。
【ta心声】
爱大连因为她的包容
大连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好地方
记者:在面对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机会时,你选择留在大连创业,为什么?
车爽:首先因为我爱上了大连,我把这座城市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第二因为大连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好地方。我觉得她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这里,大展拳脚。就拿我主营的旅游和会展行业来说吧,大连是一座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的最佳旅游城市,仅仅大连高校每年就有多达数万的新生和家长涌入城市,他们都有与大连深度接触的旅游需求。同时,大连国际啤酒节作为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在和旅游行业有机结合之后,会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庞大商机,这一点在我给啤酒节当门卫的时候就发现了(笑)。我从2008年开始成为啤酒节的参展商,一开始和人合作,后来独立运作啤酒大棚。我把旅行社的游客团队和会务团队领进啤酒节,让他们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激情,收效很好。
大连对初生牛犊包容扶持
记者:在你的创业经历中,你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可以和有志创业的年轻人分享吗?
车爽:创业故事很多,最难忘的有两个。第一是2003年的时候,那时我还没从海事大学毕业,因为开旅行社需要场地,手头又没有多少闲钱,一时冲动直接推开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挺“愣”的,可是没想到校长听完我的诉求之后,直接批给我这个“学生创业典型”一处免费办公场地,为我解决了大问题。这让我一直感激至今。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初涉会展行业的时候,当时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竟然冒冒失失去投标了一家国家级大型企业的新闻发布会项目,而且可能我长得挺老成(笑),居然顺利夺标。竞标成功后我傻眼了:这么大的场面我连见都没见过,怎么能布置好呢?十几天的时间里,我和团队成员上网搜索、找人咨询,最后总算不辱使命。这期间发标企业一直对我很信任、很包容,这也让我有勇气完成了在会展业的“首秀”。
众多机构和好心人为年轻人护航
记者:你觉得大连的创业环境怎么样?
车爽:正像我刚才所讲的那两个故事一样,大连对创业者很包容,很呵护。从我个人的创业经历来看,每迈出的关键一步,都有高校、有政府相关机构、有各路媒体和创业导师在保驾护航。大连有足够的资源容纳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和野心,也有足够的空间允许创业者们试错。
我想对有志创业的年轻人说:只要你肯吃苦肯努力,只要你的创业idea并非脱离实际的“伪命题”,大可以来大连试一试,这里是你大展拳脚的好地方。
本版文字/首席记者万恒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张瑜
【ta点评】
一位头脑灵活肯吃苦的年轻人
义无反顾地拥抱这座城市
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大连给予他慷慨的回报
城市的亮丽节日里你能看到他的身影